利民村

    夏花生开花下针少,如何科学管理可减损增效?

    发布时间:2021/8/24 16:28:21人气:87172

    7月中旬,夏花生陆续进入开花下针的关键时期,恰逢全省多地遭遇连续阴雨寡照、洼地积水、积温不足等灾害性气候条件,部分区域花生出现旺长甚至是发黄、脱肥等现象,造成开花下针数量减少,对产量的形成极为不利。针对当前我省夏花生生产实际,河南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董文召提出整修沟渠、适当中耕、加强病虫草害防治等夏花生后期管理建议。


    整修沟渠

    根据气象预报,近期我省部分地区仍有强降雨过程。花生虽比其他作物耐受渍淹,但花生田水分过多时,容易导致根系缺氧腐烂,进而造成植株生理活动受阻,饱果率降低、烂果增多,严重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。因此,除了保证大田公共水利设施完善健全外,还要修缮花生田排灌设施,清理挖好主排水沟渠和田间三沟(垄沟、田间排水沟、地头沟),做到沟沟相通、排水通畅,保证旱能浇、涝能排。

    适当中耕

    一些田块水淹严重,土壤出现了板结现象。中耕是增强土壤通透性、改善土壤结构的有效措施,可以促进根系生长、保证荚果膨大和饱满。对于弱苗地块,有条件的要进行中耕。

    水肥管理

    进入荚果膨大期后,尽管前期墒情较好,但遇旱仍要浇好关键水,以养根保叶防止植株早衰,从而增加饱果数、提高果重,弥补开花下针少造成的损失。水淹田块由于根系受损容易脱肥,要针对不同苗情适时适量喷施叶面肥,以防止脱肥和后期早衰,从而促进荚果饱满。长势较弱田块,每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20~150克+尿素350~400克+芸苔素等生长调节剂的混合液45~50公斤,每隔10~15天喷一次,连喷两次。也可适当补施锌、铁等微量元素,延长叶片功能期,提高光合作用能力。

    灵活化控

    今年雨水较多,一些田块的花生出现了徒长现象。每亩可用5%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~50克或烯效唑40~50克或壮饱安20~25克,加水35~40千克进行叶面喷施。如第一次化控后效果不好,可于一周后进行二次化控,并注意适当减少化控药剂的用量。

    防治病虫草害

    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,容易引发病虫草害发生,因此要运用各种防治技术将损失降到最低。叶斑病、网斑病等叶部病害,病叶率达10%时,每亩用17%吡唑醚菌酯·氟环唑悬浮剂45毫升或30%苯醚甲环唑·丙环唑乳油20毫升或60%吡唑醚菌酯·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克等,隔10~15天喷1次,共喷两次。上述药剂要交替施用,喷均喷透。为防止白绢病、茎腐病、果腐病发生,结荚初期每亩采用25%氟酰胺可湿性粉剂112.5克或430克/升戊唑醇悬浮剂30毫升,兑水50~100千克,喷洒或浇灌茎基部和根部。棉铃虫、斜纹夜蛾等食叶害虫,在害虫3龄之前,可用氯虫苯甲酰胺、甲维盐、茚虫威、虫螨腈等杀虫剂单独喷施或合理混用进行防治。进入生育后期,除草剂要慎用。大草人工拔除,小草采用精喹禾灵加乙羧氟草醚(或乙氧氟草醚),进行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双除,注意药量严格按不同成分的推荐用药量及用水量。

    适时收获

    要根据花生品种、环境条件、种植模式、植株长相和荚果饱满度,确定收获时期。中低产田,遇旱植株表现出衰老状态,上部叶片变黄,基部和中部叶片脱落,果壳内壁出现黑褐色斑块时,要及时收获,避免花生果发芽、落果和黄曲霉毒素污染。高产田,在搞好保叶防早衰的基础上,要结合不同品种特性和长势情况,适期晚收。


    消息

    您好,欢迎您来到巫溪县文峰镇利民村 您还没有认领我,如果你是我们村的请来认领我吧!
    去看看其他村